扬州:群艺馆片区启动更新改造 百年药店“同松参号”将青春再现

2024-12-12 12:04:15 来源:扬州网

老群艺馆。张孔生 摄

记者昨天在群艺馆附近采访时看到,群艺馆四周已经拉起了施工围挡,施工机械和施工人员已经进场,市民关注的群艺馆片区改造更新拉开大幕。

现场 施工人员和机械进场,更新改造拉开大幕

群艺馆是扬州最早的公共文化空间,承载着不少扬州人的记忆。它位于广陵路和国庆路交叉口的东北角,与老人民商场为邻,处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扬州的商业文化中心区域。

工地现场。

群艺馆前身为扬州市文化馆,可追溯到1927年的民众教育馆,1984年在旧址翻建成立扬州市群众艺术馆。2011年文化馆迁移后,该大楼作为艺术生集训场所,曾经组织过各种书画展览、文艺演出,成为扬州市文艺活动的重要阵地,持续为城市的文化传承注入活力。群艺馆周边也保留着较为完整的城市肌理,绵密、鲜活,具有市井气息和生命力。

然而,本体建筑早已闲置,亟待活化更新。对群艺馆片区启动更新改造,成为古城保护更新一项重要的内容。

记者在现场探访时看到,原先沿街的一楼商户大多已经搬迁。走进群艺馆大楼后面,可以看到施工机械和施工人员已经进场,正在对原先杂乱的建筑进行拆除。

规划

“有机微更新”,让老群艺馆重获新生

未来老群艺馆如何更新改造?更新改造后是什么样子?

拆除作业。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群艺馆片区位于古城中心十字路口,总建筑面积约5500平方米,本次更新改造主要实施群艺馆资产整合、住户搬迁以及周边区域更新,对市级文保单位“同松参号”进行修缮利用。本次改造将以“有机微更新”为基本原则,以“留、改、拆”为核心策略,深入挖掘历史文化,通过置入开放场所、优化内外衔接与布局、提升可达性、创造活力空间、建立流线交通等方式,让老群艺馆重获新生。同时,进一步置入创新文化主题,重塑和寻回文化符号,并引入演出、展示、文创、住宿等业态,建立与广陵路文旅动线的有机联系,共同打造充满活力与魅力的古城。

亮点

百年药店“同松参号”将青春再现

引人关注的是,市级文保单位、百年老店“同松参号”药店,也在此次更新改造中,未来百年药店“同松参号”将青春再现。

“同松参号”药店始建于清代道光十六年(1836年),是教场大街“李松寿药号”的分店。因专售参、燕、丸、散,故名“同松参号”,全称为“协记同松参号”。民国五年(1916年),绅士马士杰收购后将药店重新装修。1935年,时任扬州怡生钱庄经理的潘颂平将其买下。经过潘颂平的经营,“同松参号”逐步成为扬州中医界一个响当当的招牌。1956年,“同松参号”改为公私合营,曾获得国内贸易部颁发的“中华老字号”称号,现为国有企业大德生医药连锁店。该建筑原有前后五进,前店堂、后作坊,现存建筑坐北朝南,上下两层楼房前后两进,建筑面积446平方米,建筑整体保存较好。

“同松参号”小楼。

现场采访时记者看到,从而让这一古建筑完全显露出来。小楼前面搭建的临时建筑还没有清除,入口的墙上挂着一块“扬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红牌子。

据了解,根据相关计划,此次改造更新,将深入挖掘“同松参号”的丰富历史背景和独特的民国风情建筑元素,将中医药传统文化与民国时代的美学风格相融合,精心策划空间布局和展示陈列设计,同时注重运营管理的专业性和精细化。力求打造一个集展览展示、茶咖休闲、研学交流以及住宿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活动场所,让来访者能沉浸于时光流转的艺术氛围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

记者 张孔生

声明:

本文内容转载自:扬州网,原标题《扬州:群艺馆片区启动更新改造 百年药店“同松参号”将青春再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服务邮箱:SERVICE#RUANWENDASHI.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请留下你的神评论
发表

相关阅读

关注 江苏视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管理团队 人才招聘 商务合作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江苏视窗版权所有 © 2023 JSTim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侵删反馈:Service@RuanWenDa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