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八旬老教授治学步履不停 历时10年完成百万字言《诗经》

2024-11-29 12:02:04 来源:扬州网

蔡文锦 ,扬州市职业大学退休教授,今年已83岁高龄。一辈子教书育人的他,2005年退休后,依然“舍不得”休闲放松,哪怕是春节。历时10年,撰写出近百万字《诗经斠诠评译》,为我国《诗经》研究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时间是真不够用啊!我年轻时,在恩师余冠英教授的传授启发下,就立下研究《诗经》的志愿,但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到我退休后才真正开始去实现。我自己也没想到,撰写这部《诗经斠诠评译》花了10多年时间。”蔡文锦还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增补,此外,还有对《左传》《尚书》研究的计划,每天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当当。

蔡文锦

“凡人”小传

1942年生,泰兴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曾师承余冠英教授。中国作协会员,扬州市职业大学退休教授。出版有《李审言评传》《泰州学派通论》《陶渊明诗文斠补新解》《国学大师王念孙王引之评传》《诗经斠诠评译》《钱钟书<槐聚诗存>注释》等著作。

“凡人”自述

我的父亲,当年就曾告诉我,如果我要搞学术研究,就要做到“铁炮轰不动”。

拜余冠英先生为师

立下研究《诗经》的志愿

蔡文锦的学术研究之路,可溯源至1961年。那年,从扬州中学毕业的他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蔡文锦在中学时代曾有幸拜扬州篆刻、书画大家蔡巨川先生、孙龙父先生为师。蔡巨川的夫人陈友枝很欣赏这个上进的年轻人,得知他考上北师大后,便问他:“到北京后,愿不愿意拜余冠英先生为师?”大喜过望的蔡文锦当即表示:“当然愿意!”原来,著名古典文学专家余冠英先生就是陈友枝的妹夫。

有的书籍翻看了 N遍

余冠英,扬州人。1922年考入江苏省立第八中学(今扬州中学),193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等校任教。1952年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后任文学所副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文学遗产》杂志主编。由他主持编写的《中国文学史》凝结着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成果,他主持编选的《唐诗选》,是公认的唐诗最佳选本之一。

到北师大报到后,蔡文锦带着蔡巨川夫人的推荐信去拜访余先生。“余先生很仁慈、大方,对人很好。”蔡文锦回忆起当年初次拜见余先生时的情景,历历在目。

1962年10月,余先生在蔡文锦的稿本上题诗,勉励他。诗一:子美诗称史,江河此上游。旧瓶新酒住,生活是源头;诗二:作诗贵活句,圆转弹丸如。人民唇吻上,自有活诗书。余先生还借清代著名的《诗经》学家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给他读,和他谈《诗经》、陶渊明的诗、李白杜甫的诗,谈治学的方法。就在那时,深受余先生勉励与启发的蔡文锦萌生了研究《诗经》,研究陶诗、李杜诗的想法。后来,余先生又将《诗经选译》增补本、修订本,《乐府诗选》《中国文学史》三卷本,《鲁迅杂文选》陆续赠给了蔡文锦。

从北师大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的蔡文锦,无论是在中学还是在大学教书,都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尽管如此,他还是忙里挤出时间,先后完成了《李审言评传》《泰州学派通论》《陶渊明诗文斠补新解》《国学大师王念孙王引之评传》等著述。

在蔡文锦的学术道路上,北京师范大学深厚的国学传统也对他产生了很大影响。老校长陈垣先生与刘盼遂先生、启功先生、陆宗达先生、萧璋先生、俞敏先生、许嘉璐先生、邹晓丽先生等都推崇“高邮王氏之学”,这自然也影响了在北师大求学时的蔡文锦。启功先生从1982年到2002年,四次到扬州。启功先生认为,“扬州是清朝文化、经济的一个枢纽”“清朝乾隆以后最重要的文化全在扬州,像王念孙、汪中、焦循、江藩等人就云集于此”(《启功讲学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这些,也成为蔡文锦从事相关研究著述的动力。

蔡文锦治学不辍

历时10年自费10万元

完成近百万字《诗经斠诠评译》

对于研究《诗经》的心愿,蔡文锦从没放弃过。2005年,退休后的他终于有时间来实现完成这一深埋已久的心愿。

《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开端,也是我国诗歌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历朝历代,相关的研究层出不穷。蔡文锦研究的第一步是自掏腰包购买了与《诗经》有关的古今著述,令他没想到的是,居然陆陆续续花了近10万元。在此基础上,他还把扬州收藏的《敦煌文献》全部读完并做了大量的笔记。

蔡文锦位于老虎山的家,是学校早年分配的教师宿舍,不大的三居室里,堆满了书。“有些书他不知道翻看了多少遍,一些书页的空白处被他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很多书的封面上都有了黏手的污渍,我就想办法给他擦干净了,好继续看。”蔡文锦的夫人吴庆兰是个贤内助,也是蔡文锦学术道路上的坚定支持者。“我不支持他,谁支持他呢?为了他的学术理想与研究,我把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安排好,不让他操一点心。灯泡坏了,水龙头坏了,我都自己弄。从来没想过让他分神分担一点这些琐碎的家务事。”

蔡文锦的研究时常没日没夜,有时半夜三四点想到了什么,就立刻起床写下来。就这样,日积月累,书稿渐渐成形了,但不会使用电脑的蔡教授又要面对清稿、整理、联系出版等问题。那么多的文字,尤其是手写字体,且还有不少古字、生僻字,怎么将之整理成电子文档呢?蔡教授想到了他的学生。学生左康娟、陈夏、谢幼年、吴桂红、张桥华、程爱军等,也被老师的勤奋严谨的治学感动了,在学生们的帮助下,他数易其稿、近百万字的《诗经斠诠评译》书稿被整理了出来。

“铁炮轰不动”的老教授

又踏上《尚书》《左传》研究之路

《诗经斠诠评译》第二版由中国古籍出版社出版。精益求精的蔡文锦目前已完成了第三版的增补修订。蔡文锦的《诗经斠诠评译》从校勘、翻译、音韵、评论、诗旨、注解六个方面对《诗经》进行了全面梳理。出版后,得到了来自相关学术领域的学者、专家的好评,为我国《诗经》研究领域贡献了力量,展现了扬州学界优良的学术传统。

中国诗经学会会长、河北大学博士生导师夏传才教授评价:“蔡文锦教授的《诗经斠诠评译》一书是部体大思精的著作……洋洋近百万言是近十余年来少见的著作。此书的价值,不仅能为《诗经》研究者提供丰富的资料,其所识所见,亦可成一家之言。”

扬州大学博士生导师钱宗武教授的评述,“蔡文锦先生以厚重的学术史学和训诂学学养,以古意古说为依托诠释《诗经》,从古人的论述中深掘诗的本义,因而往往能得历史之真。真知灼见,时见篇什。”

著作《诗经斠诠评译》

西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赵达夫教授认为,《诗经斠诠评译》一书为“《诗经》研究领域增加了一朵鲜艳的花”。前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上海大学终身教授董乃斌也给出了高度评价。“蔡文锦的《诗经斠诠评译》一书是对中国文化和文学经典《诗经》的最新研究成果,做了四项工作:校勘、注释、集评和现代汉语翻译。每一项都具有集大成的性质与意义……是对诗经学研究的重要贡献。”

蔡文锦的同事,扬州市职业大学郑群教授认为《诗经斠诠评译》无疑是“近年来《诗经》研究领域里的一大收获”,全方位肯定了该书的学术成绩和贡献。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姜琍敏有感于蔡文锦教授的治学之路,曾感慨:“文锦先生是标准而地道的学者,一个对人对事对学问都极其认真诚挚的人……他是属于那种认准目标就决不动摇,不管天不管地而埋头苦干的真学者……这种品格,难能可贵。”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完成了《诗经斠诠评译》第三版的增改后,蔡文锦又将目光投注到了《尚书》《左传》上。“这两本书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希望校勘之后,在评注时将其中与当下有用的东西全都写出来,真正做到古为今用。”

在蔡文锦看来,尽管之前已有不少人做过《尚书》《左传》的评注等工作,但是他希望他做的相关研究工作能更为全面一点,其中最大的工作就是尽可能还原这些古典文献最为本真的面貌。

漫漫治学路,83岁的蔡文锦一直步履不停。“我的父亲,当年就曾告诉我,如果我要搞学术研究,就要做到‘铁炮轰不动’。这几十年来,我想我是可以告慰我父亲的。他当年对我的教诲和要求,他的儿子做到了。”蔡文锦说。

记者 吴娟 文/图

声明:

本文内容转载自:扬州网,原标题《扬州:八旬老教授治学步履不停 历时10年完成百万字言《诗经》》,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服务邮箱:SERVICE#RUANWENDASHI.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请留下你的神评论
发表

相关阅读

关注 江苏视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管理团队 人才招聘 商务合作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江苏视窗版权所有 © 2023 JSTim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侵删反馈:Service@RuanWenDa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