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扬州经开区:疏通科技转化"堵点" 加速赋能"科创强区"
扬州网讯(通讯员 经开轩 记者 李仁辂)记者昨从扬州经开区获悉,1—10月全区技术合同成交额完成64.8亿元,已超额完成全年目标,占全市的五分之一。值得注意的是,经开区技术合同成交近三年以年均150%增速增长,已连续两年保持全市第一,提前两年实现“十四五”翻番目标,预计今年技术合同成交额将确保“三连冠”。技术交易的日益活跃,凸显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加速度”,经开区正致力于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不断赋能“科创强区”。
在经开区阿特斯产业园光亮整洁的车间里,流水线上的光伏组件快速移动、组装,无人驾驶AGV物流车穿梭而过。“我们研发生产的TOPCon电池光电转换率达25.6%,处于行业领先水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8月一期正式投产后,研发中心整体已从总部搬至扬州,如今公司已入选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不断迭代更新的技术成果也为企业赢得了市场的主动权。
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上生产线,需要“天量”资金支持、研发投入等一系列“组合拳”来夯实基础。近年来,经开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稳居全市第一,2022年公布的数据为3.99%,高于市均2.48%,全市排名第一,2023年预测超4%,已达到苏南发达地区水准。今年1—10月,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填报研发投入26.5亿元,同比增幅4.6%。全年预计研发投入31.9亿元,增幅4%。
在投入增大的同时,如何更有效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疏通科技成果转化“堵点”至关重要。持续发挥创新平台引才育企作用,加快推进经开区碳中和研究院、边缘智能研究院建设进度,推动国汽轻量化研究院争创省级概念验证中心,推进碳中和研究院申报省级技术创新中心、省双碳项目;启动区级科创载体评定工作,推动实现科创载体镇街全覆盖;开展创新能力调研,完成全区企业、科创载体、创新平台大摸底、大排查……今年1—10月,作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经开区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扶持力度,科技成果量质齐升,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驱动特征更加凸显。
要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市场畅销的产品、技术和服务,企业是其中的至关重要一环。经开区培育创新主体不断保持倍增势头,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215家,提前实现“十四五”翻番目标,完成率全市排名第三。高新技术企业全年目标认定70家,目前已申报120家,前两批获批27家,通过率77%,高于市均。2024年底预计高新技术企业数达158家,增幅31%,高企申报数量和认定数有望再创新高。
科技成果落地到市场应用,需要进一步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成果转化机制。“在经开区今年以来成交的技术合同中,来自新能源、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等‘硬核科技’领域比例越来越大,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增长较快。此外,很多技术合同又涉及大量专利、软件著作权等,属于‘知识产权密集型’,这些都是技术合同自身‘含金量’显著提升的表现。”经开区相关部门表示,技术合同成交是衡量科技产出情况与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背后折射出的则是经开区科技创新的内驱动力持续得到有效提升。
声明:
本文内容转载自:扬州网,原标题《扬州:扬州经开区:疏通科技转化"堵点" 加速赋能"科创强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服务邮箱:KCMEDIA@ALIYUN.COM,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 1 全城开麦!念慈菴音乐大篷车苏州站即将火热开幕
- 2 “创新之城 非凡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城市形象展亮相上海虹桥站
- 3 大学生团队 “木艺传承” 推动榫卯非遗活态传承,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
- 4 云南哈尼植物荧光科技赋能边疆振兴 大学生团队开创绿色产业新范式
- 5 校企协同创新,智慧物流机器人项目崭露头角
- 6 “粽”意太仓 “香”约房超 在虹桥站迎端午 遇心家
- 7 能量搭子左归丸摆得一米!金陵城内,仲景宛西制药520为爱撑腰
- 8 太仓好房 就在“房超” 520在上海虹桥站遇见幸福家
- 9 当玫瑰遇见杂技:美栖村的“在地浪漫主义“实验 ——熙攘人流见证的乡村振兴叙事,藏着都市人渴求的「慢哲学」
- 10 汤沟归来,江苏白酒市场财富”进阶”新通道已开启
热门图集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管理团队 人才招聘 商务合作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江苏视窗版权所有 © 2023 JSTim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侵删反馈:KCMEDIA@ALIY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