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扬大打造“智慧课程”样板 两校师生横跨千里共享慕课

2024-11-22 12:03:29 来源:扬州网

“慕课西行”云端同步互动课堂现场。乔云 摄

近日,在扬州大学荷花池校区主楼智慧教室,兽医学院王志强教授用动画、课堂投票、实例引入分析等方式为80多名学生讲授了扬州大学近期建成的智慧课程《兽医药理学》。不仅仅是本校的学生,一同听课的还有远在三千多公里外的新疆农业大学的学子们。两校师生横跨千里开展沉浸式教学,实现了“慕课西行”云端同步互动课堂。

跨越千里,与新疆高校师生开展个性化教学改革

作为推动高等教育变革的重要引擎,共享慕课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张“金名片”。为积极响应教育部高教司“慕课西行2.0”行动的号召,扎实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互联共享,扬州大学兽医学院自2023年以来一直与新疆农业大学开展《兽医药理学》课程的“慕课西行”同步课堂活动,打破空间壁垒,共享教育资源。

“我们在开展同步课堂的过程中发现两个学校的学生学习背景不同,对于知识点学习的资源需求也有所差异。”《兽医药理学》课程负责人王志强说,“因此,如何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成为了本课程‘慕课西行’必须解决的问题。”

实现个性化教学,是扬州大学兽医学院建设智慧课程的原因之一,将信息化技术真正融入教学过程,通过勾勒学生“学习画像”,服务于针对性地“教”和个性化地“学”。

“以课堂教学为例,目前我们建设完成的《兽医药理学》智慧课程可以‘有教无类’地帮助每一位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互动。”王志强说,“过去的课堂提问,通常每次最多只有四五名学生能参与回答,很难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现在智慧课程提供的功能中有‘投票’和‘抢答’等环节,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在平板或者手机上按键回答,所有同学都要给出自己的答案选项。在教师端,同学答对和答错的情况有实时统计,真正实现了学情一目了然。”

10位老师组建“24小时不打烊”的“人工智能”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时间有限,授课教师没有充分的机会和学生进行与课程知识领域相关的对话和讨论,也难以做到针对每个学生的问题去答疑解惑。往往大部分学生在课后遇到与课程相关的问题时会选择通过互联网检索等方法来获取答案,但其准确性和专业度通常不尽如人意。而《兽医药理学》智慧课程可以通过AI智能教学助手,帮助学生在课程垂直知识领域内获得更精准的反馈和更深入的理解、学习。

“上次学完《自体活性物质与解热镇痛抗炎药理》章节之后,在做课后习题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个问题是‘在使用解热镇痛抗炎药物时需要注意其与哪些药物具有相互作用,是否有配伍禁忌’,以前我遇到不会的知识一般都是百度,但是很多都是关联性不强的搜索结果,现在有了这个课程平台,我直接打开AI教学助手里的领域问答,马上得到了专业性的答案。”正在学习《兽医药理学》智慧课程的学生俞可馨说。

而这位“24小时不打烊”的“人工智能”老师是扬州大学兽医药理与毒理学教研组的10位老师历经2年的建设结果。据该教研室肖霞老师介绍,教研室前期基于兽医药理学领域对这门课程的大数据模型进行了大量反复的训练,再结合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构建了一个智能对话模型,能够理解学生在兽医药理学课程中提出的问题并给出准确答案。

据肖霞老师介绍,学生除了通过与AI课程助教对话获取兽医药理学领域内的精准回答及相关案例问题和知识点的推荐之外,还可以向AI课程助教发送资源查找需求,迅速、准确获取相关知识点的文章、论文和资讯。“我们一直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借助智慧课程中‘AI大明白’资源,检索高质量的研究论文,融入教学知识点,学生能够直接在课程中迅速获取这些经过老师们筛选后的高质量论文,实现创新思维和学术素养的双轨驱动。”         记者 乔云

声明:

本文内容转载自:扬州网,原标题《扬州:扬大打造“智慧课程”样板 两校师生横跨千里共享慕课》,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服务邮箱:SERVICE#RUANWENDASHI.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请留下你的神评论
发表

相关阅读

关注 江苏视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管理团队 人才招聘 商务合作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江苏视窗版权所有 © 2023 JSTim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侵删反馈:Service@RuanWenDa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