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扬州11个地名入选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名单 看看都有啥来头

2024-11-16 15:00:46 来源:扬州网

仪征东门水门

扬州网讯(通讯员 民小爱 毕金钧 记者 姜涛)近日,江苏省民政厅、住建厅、交通厅、水利厅、文化和旅游厅、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等6部门联合公布2024年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名单。全省共评出第三批省级地名文化遗产80个,其中包括35个交通运输设施类中的港口、古渡口、古码头地名,45个水利设施类中的水利枢纽、闸坝地名。

我市有11个地名入选,分别是交通运输设施类中的港口或古渡口、古码头地名——广陵区东关古渡,邗江区瓜洲古渡,宝应县古邗沟码头;水利设施类中的水利枢纽或闸坝地名——广陵区龙头关、茱萸湾闸,江都区江都水利枢纽、邵伯船闸,宝应县刘堡减水闸,仪征市东门水门,高邮市平津堰、子婴闸。

【新闻延伸】

这些水利枢纽或闸坝啥来头?

龙头关

此闸处于运河与内河(小秦淮)的交汇处,起平衡内外水位的作用。闸西设二龙首,每逾洪水警戒线,龙头喷水,实为测水位之标志,故称“龙头关”,从明代至今已使用500多年。

茱萸湾闸区

茱萸湾闸

茱萸湾闸位于湾头镇茱萸湾村薛家组湾头老街西街、北街交接处,北宋时,湾头为江都(今扬州)七镇之一。宋初,为了蓄水,筑设茱萸堰与斗门。仁宗天圣(1023—1031年)中,茱萸堰被废除。清代废堰为坝,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重建。闸平面呈银锭形,南北长17米,闸体高5.6米。闸区有西街、北街等老街,基本保持了清末民初的原有风貌,闸东为避风塘。古闸区现占地面积5429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2平方米。两岸保存有长约200米的石岸,这些青石之间用银锭形铁件榫铆连接,展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2021年入选江苏省首批省级水利遗产名录。

江都水利枢纽

江都水利枢纽

江都水利枢纽工程位于京杭大运河、新通扬运河和淮河入江尾闾芒稻河的交汇处,是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和江苏省江水东引北调工程的起点。

江都水利枢纽工程于1961年12月开工建设,工程全部由我国自行设计,全套设备自行制造和安装,历时16年,建成4座大型泵站、12座大中型水闸、3座套闸、2座涵洞、2条鱼道及输配电、引河工程等系统水利设施,被誉为“江淮明珠”,是当代水利水工的杰出成就。

邵伯船闸

邵伯船闸位于邵伯镇京杭大运河上,自东晋时谢安筑邵伯埭始,迄今已达1600多年。从东晋时最早的埭(坝),到唐代的单斗门闸,发展到宋代的二斗门闸(有两个梯级的双闸室船闸)、三门两室船闸,再到民国时期现代化新式船闸,一直到新中国建立后,京杭运河苏北段经两次大规模整治,先后投资建造的大型的邵伯船闸、复线船闸、三线船闸。邵伯船闸自东晋起始延续至今,是与大运河同生共长的通史性船闸,也是我国最早的现代化船闸。

刘堡减水闸

明代建成时位于里运河和宏济河之间的夹堤,通过供排水调节,既可保障漕运畅通,又可给里下河地区灌溉供水,故而得名。

刘堡减水闸位于扬州大运河宝应段东岸西坡,始建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后历经修缮,清乾隆年间逐渐淤塞废弃,现为遗址状态。整体为青石砌筑,堤坝、闸墙、堤坝以及西侧摆手基本保存完好。2014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沿线遗产点之一,2021年入选江苏省首批省级水利遗产名录。

东门水门

东门水门始建于南宋宝庆元年(1225年),真州知州兼运判上官奂酉筑东西翼城接潮河,跨运河为水门。2007年3月实施清真寺河道截污整治工程,发现了东门水门遗址。次年3月,扬州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仪征博物馆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了南北两厢石壁、闸槽、东西四摆手、门道、石底板、木桩及北侧城墙等遗迹,出土了一批宋元遗物。

东门水门直接跨建在运河干流之上,是定位宋代运河的确凿证据,遗址位于仪征东岳庙南,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平津堰

《新唐书·食货志》载:“节度使李吉甫筑平津堰,以泄有余,防不足,漕流遂通。”千余年来,平津堰等水利工程在漕运、防洪,以及农田灌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平津堰遗址成为淮扬运河段迄今发现的唯一仅存的堰。2013年,平津堰遗址作为大运河的组成部分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点高邮明清运河故道中的重要历史遗存,2021年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和首批省级水利遗产名录。

子婴闸

子婴闸位于界首镇北大运河东堤,高邮、宝应两县交界处,是周山灌区子婴干渠进水洞,因其下游子婴河而得名。子婴河古称子婴沟,开凿于西汉元狩年间,以秦始皇之孙命名。现存子婴闸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为叠梁式闸门,条石结构,是高邮灌区子婴干渠的引水闸,现状灌溉面积10万亩,是“里运河—高邮灌区”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主要遗产点之一。2021年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和首批省级水利遗产名录。

声明:

本文内容转载自:扬州网,原标题《扬州:扬州11个地名入选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名单 看看都有啥来头》,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服务邮箱:SERVICE#RUANWENDASHI.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请留下你的神评论
发表

相关阅读

关注 江苏视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管理团队 人才招聘 商务合作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江苏视窗版权所有 © 2023 JSTim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侵删反馈:Service@RuanWenDa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