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全国竞赛荣获个人金奖 这位85后测井工“为祖国献石油”

2024-10-30 12:03:09 来源:扬州网

郑康开展技能训练。 陈晨 摄

通讯员 杜石峰 曹健昆 记者 陈晨

10月25日,2024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测井工竞赛在山东东营落下帷幕。在为期3天的激烈角逐中,“杀”出一匹扬州黑马,来自中石化经纬有限公司华东测控分公司的测井工郑康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荣获个人竞赛金奖。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测井工,一个鲜为人知的职业,却要付出百倍的艰辛和汗水。昨日,记者对郑康进行了专访,倾听这名85后“石油人”讲述“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故事。

金牌背后是“3月瘦了20斤”

“恭喜夺冠”“你太厉害了”……近日,37岁的郑康成了公司里的“大红人”,同事们纷纷送上祝贺。

金牌的背后,是3个月的闭关训练。“这次比赛是近年国内最高规格的测井工技能竞赛。”郑康说,今年7月至10月,他脱产备赛,吃住在训练室,针对竞赛设置的项目,逐项进行训练。为了弥补短板,在“拼接电缆”“拆装驱动臂”等项目中,同一个动作要练上百遍,凌晨一两点睡觉是常有的事。

“这次比赛分为理论和实操,白天要练实操,只能挤出睡觉时间来背理论。”郑康坦言,每天只睡4小时至5小时,3个月一共背下了8000多道理论题目。

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3个月,是92天,也是2208个小时。在高强度训练下,郑康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大幅提升,令他在全国竞赛中过关斩将、游刃有余。同时,他也“脱了一层皮”,体重从160斤瘦到了140斤。

三代都是“石油人”,循着父辈脚步再出发

每一口井的出油、产气,都离不开测井工的工作。测井的目的是给井底地层拍“CT”,这样油田才能发现更多的油气资源。

一名英语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为何会与“油”结缘?原来,郑康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石油人”,他的爷爷是钻井工、父亲是运输工、姑父姑妈是测井工。当他还是孩童时,父辈就开始教他唱《我为祖国献石油》,给他讲关于石油开采的故事。久而久之,郑康的心里埋下了一颗“成为石油人”的种子。于是,大学毕业后,他循着父辈的脚步,成为了一名测井工。

“没有技术底子,我就慢慢学。”入职后,郑康一直保持谦虚的态度,不管是拜师学艺,还是书本自学,学习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歇。

如今,郑康已是中石化经纬有限公司华东测控分公司HD209队井口组长,他带领的队伍是公司的攻坚队,主攻复杂井,重活、累活都是他带头冲在一线。

一年有240天“不归家”,15年测井近千口

测井工,这份职业很特殊,不是收入有多高,而是离家有多久。

由于井下压力不稳,一口裸眼井“打”完就得测量,测井工需要实时待命,风雨无阻。郑康每个月有20天“不归家”,也就是一年有240天奔走在全国各地,履行一名测井工的工作职责。

测井工,具体要做些啥?“测量井下声波、电阻、放射性物质、孔隙度、渗透性等,用数据说话,最终确定这口井有无开采价值和能否开采。”聊到业务,郑康总是滔滔不绝。他说,工作都在野外,测量一口井少则十多个小时,多则十多天,吃住都在车上,蚊虫叮咬、风吹日晒、通宵达旦,都是在工作中必须承受的压力。

“抵达现场首件事就是与钻井技术人员沟通,收集井况信息,按照复杂程度来确定测量工艺。”郑康说,测井工艺有三种,电缆输送测井、钻具输送测井和直推存储测井,综合井况信息,他每次都会提出测井工艺建议,尽量缩短工期,避免发生事故。从业15年来,他测井近千口,一直保持“零事故”的纪录。

声明:

本文内容转载自:扬州网,原标题《扬州:全国竞赛荣获个人金奖 这位85后测井工“为祖国献石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服务邮箱:SERVICE#RUANWENDASHI.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请留下你的神评论
发表

相关阅读

关注 江苏视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管理团队 人才招聘 商务合作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江苏视窗版权所有 © 2023 JSTim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侵删反馈:Service@RuanWenDa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