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汪玉凤:向下扎根 一生为民

2024-10-11 22:03:12 来源:龙虎网

龙虎网讯(通讯员 陈玉国 记者 李晓昂 房宇龙)微风拂过稻田,沙沙作响,每一棵稻子在泥土的滋养下向阳生长。一名中年女子端坐在稻田旁,远望着村落、来往忙碌的村民,回想起三十多年平凡岗位上的为民往事,笑着说:“累不累不要紧,能为村民做事最开心。”

她叫汪玉凤,曾在高淳区桠溪街道永尚村从事妇联、网格员等工作。她如同深耕于泥土的种子,向下扎根,向上结果,三十年如一日永葆为民、奉献、忠诚之心,用对这片土地、人民的热爱,为永尚村基层发展奏出一曲“绝美乐章”。

贴心“娘家人” “柔”解家务事

“汪主任是咱们村里妇女儿童的‘娘家人’,有矛盾、有困难了找她就对了。”汪玉凤在尚义村妇联主席这个位置上干了二十余年,她曾说过,“柔”是女性最大的特质。面对急难繁琐的妇联工作,她总是不厌其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信访维稳、化解家庭矛盾中常常能够以柔克刚。

“我找不到活下去的勇气了……”某日晚,汪玉凤接到村民张阿姨的电话求助,表示自己与婆婆因为家庭琐事产生了争吵,老公又在外打工,心底积压的情绪无法排解,产生了厌世的念头。汪玉凤连夜赶往张阿姨家中,及时安抚双方情绪,并从邻里关系、家风家教等方面进行调解。最终,张阿姨与婆婆握手言和,彼此理解了对方的苦衷,矛盾化解在了基层。

离开张阿姨家时已是凌晨三点,汪玉凤望着繁星点点,心里自豪而感动。“正是这些平凡的闪光瞬间,照亮了我二十余年踽踽独行的妇联之路。”这一夜,渺小而伟大。

心系“急难愁” “托”起“幸福梦”

离开妇联工作岗位后,汪玉凤进入网格,成为一名专职网格员。一支笔记录社情民意,一张嘴调解邻里矛盾,一双腿穿梭乡间村落,“网格员”汪玉凤深入每家每户,跟村民聊日常、拉家常、谈变化,了解村民的急难愁盼问题、邻里纠纷事件,帮助村民“解决心事、办理难事、指导愁事”。

“为了村民的平安幸福,我停不下来。”汪玉凤经常走进困难群体家中,用亲身经历激励他们自强不息。2017年,村民于阿姨在医院检查出恶性肿瘤,高昂的手术费、漫长的治疗周期,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病床上的于阿姨也时常陷入深深的焦虑之中。汪玉凤通过摸排走访了解到于阿姨的困难,第一时间将情况反映给村书记,为于阿姨争取到一笔慰问金。

“这笔钱对我们来说就是雪中送炭,为后期的治疗送来了‘及时雨’。”每当谈起汪玉凤,于阿姨总是热泪盈眶。手术后的恢复期, 汪玉凤每天都会带些自己烧的菜、炖的汤看望于阿姨,对她进行心理疏导,缓解紧张情绪。日复一日,于阿姨的身体恢复得越来越好。

感染“身边人” “绘”好“为民图”

汪玉凤不仅是村民的“知心人”“贴心人”“放心人”,更是家中的“好妻子”“好母亲”“好女儿”。

她始终告诫丈夫曹定富,在外工作要和和气气,即使遇到矛盾了,也要及时解决矛盾。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汪玉凤常激励儿子曹竞,在单位上要心存善意,不与人计较,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曹竞传承了汪玉凤一心为民的信念品格,成为了一名城管队员,一名共产党员,用实际行动提升人居环境品质,用“绣花功夫”绘就乡村“绮丽画卷”。

汪玉凤从小父母离异,由外公外婆抚养长大。她没有责怪命运的不公,而是心怀感恩,主动赡养外公外婆近三十年,直到离世。她说:“这是我的义务,他们抚养我长大,我陪伴他们终老。”

今年9月,与乡土为伴、一生为民的汪玉凤,在家中离世,享年58岁。很多村民主动放下手头的工作,赶来为她料理后事。汪玉凤家门口的菜地里,有一棵她亲手种植的金桔树。从一粒种子到枝繁叶茂,再到结出累累硕果,每一个过程都凝聚了她对这片土地的付出和对人民的深厚情谊。这份感情,如同金桔一般,经过时间的沉淀,愈发显得珍贵而甜蜜。

声明:

本文内容转载自:龙虎网,原标题《南京:汪玉凤:向下扎根 一生为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服务邮箱:SERVICE#RUANWENDASHI.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请留下你的神评论
发表

相关阅读

关注 江苏视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管理团队 人才招聘 商务合作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江苏视窗版权所有 © 2023 JSTim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侵删反馈:Service@RuanWenDa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