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南京浦口:“一碗好米”折射“供给侧之变”
龙虎网讯(记者 戴小淞 通讯员 林静 浦融)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树牢绿色发展理念,从每一粒大米做起——在南京浦口,随着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种植户和大米企业更新观念,对农业生产由过去满足“量”的需求,正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人们对“一碗好大米”的追求,倒逼着该区早早地开启“供给侧之变”。
绿色种植:为水稻“**”
前些年,让浦口种粮大户邵立昌有些“不理解”的是,院士团队来的农业专家考察后,给稻田开出的药方竟然是“**”。
用量方面,邵立昌起初和专家“各执一词”,他的经验是要多施肥:“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肥多了,长得才有劲嘛。”
“**减药不是随便减,是通过科学的数据来减。通过用生物有机肥,来替代部分肥料,也是一个**减药的过程。”中国工程院沈其荣院士工作站成员宋克超介绍,他们调配的专用肥料——哈茨木霉生物有机肥,本身具有对土壤养分活化的作用。
好在这份坚持得到了回报:使用生物有机肥的100亩南粳46试验田,化肥总体减量35%左右,亩产提高了150公斤,达到了650公斤,明显高于周边平均种植水平。
粮食安全,更是品质安全。**控药,是为产出“好大米”,更是为了地更绿、水更清。氮磷钾,曾是化肥店里的“老三样”。与往年不同的是,近些年浦口生态有机肥备货量、销售量增加。
南京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开展沿江5公里化肥限量使用试点。2023年浦口区化肥、农药使用量分别较2020年削减1.5%和2%,2023年浦口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7%以上。
一碗好米:稻香“鸭先知”
最近,“新农人”许乃兵又购进了一批鸭雏,放到稻田里。“加上之前一批,今年预计套养近7000只麻鸭。”许乃兵指着稻田说。
在同一块土地,种一季稻、养一群鸭。“鸭子可以吃杂草,松土壤,粪便可作肥料……”在浦口区福联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鸭稻共生”示范田里,许乃兵细数“鸭稻共生”的好处,不仅种出了有机稻米,提高了水稻收入,麻鸭上市后还能额外增加一份收入,达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效果。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人向往“一碗好大米”。“过去是要吃得饱,现在是要吃得好。”作为一名与土地打交道超过30年的“老农民”,邵名文见证了水稻生产由注重产量到“量质并重”的转变。
在邵名文的合作社里,有一道“硬地育秧”的新奇风景,一片绿色的水稻秧苗从水泥地上“探出脑袋”,吸引了不少种植户前来参观学习。
2021年,邵名文引进叠盘暗化硬地育秧技术,通过“工厂”式的养培,给种子穿上“包衣”,“这就像给小娃子注射疫苗,从小让秧苗规避掉一些病虫害。”从小保护好“体格”,茁壮成长的小秧苗插栽进大田,水稻育秧也能玩出“新花样”。
浦口是南京优良食味水稻生产区和重要粮食生产功能区,长期以来“以量取胜”的生产格局正在发生变化。生产端、流通端和消费端打通,“稻米全产业链”的格局已显现。
直面市场:好米成“网红”
多少年来,水稻原粮产出后,尚未变成“一碗大米”,就被卖到粮库或收购人手中。卖粮,成为农户完成一年辛苦劳作的最后一环。
这种年复一年的经营理念退出了土地。而今,面向市场做品牌、搞营销,让“好大米”成“网红”,让腰包更鼓,成为农民新理念。
“以前我们只知道种地,哪还想过营销的事?”不少农户怎么也没想到,大米“坐家”就可以卖出去,还能卖上好价钱。
作为第四轮省农村改革试验区,浦口区承担着探索“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机制改革试验任务。让分散的小农户对接大市场,打通农产品销售及进城通道,流量变成“新农资”,直播成了新农事。
近年来,浦口水稻市场化收购越来越多,改变了多年来以政策性收购为主的格局。更多地直接面向市场,“倒逼”稻米生产者革新经营理念。
为了加强品牌建设,浦口不少合作社奔赴全国各地参加展会,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兰桥香韵”“名文”“晓桥”“惠泉”“三合圩”“浦林”等本土大米品牌也备受市场欢迎。
如今的浦口,市场化趋势非常明显。农民的市场主体意识在提高,加工企业对优质米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农业生产更加注重科学技术的普及……这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成效。
声明:
本文内容转载自:龙虎网,原标题《南京:南京浦口:“一碗好米”折射“供给侧之变”》,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服务邮箱:SERVICE#RUANWENDASHI.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https://static.d7d7.cn/skin/c10/picture/avatar.png)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 1 扬州:跟着扬州温泉地图 来感受冬日大自然的暖意吧!
- 2 扬州:中国田协10公里精英赛举行 3000选手竞速"七河八岛"
- 3 扬州:“宁扬1号”盾构机下线 宁扬城际扬州段将开启隧道施工
- 4 扬州:江苏扬州:打好2024“收官战” 谋好2025“开局篇”
- 5 扬州:产量是露地栽培的70倍以上 植物工厂上演种菜“黑科技”
- 6 扬州:带娃看病不用愁,夜间专家门诊+周末专病门诊来了
- 7 扬州:全市新增再担保规模136.13亿元 户数达5117户
- 8 扬州:江苏不少城市迎来下半年最冷白天 扬州持续低温+冰冻天气
- 9 扬州:扬州明年计划加装电梯50部 有加梯诉求可向社区提出申请
- 10 扬州:扬州象棋名手邀请赛开赛 16名象棋高手“弈”决胜负
热门图集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管理团队 人才招聘 商务合作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江苏视窗版权所有 © 2023 JSTim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侵删反馈:Service@RuanWenDa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