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协同提质再出发

2024-10-31 18:03:23 来源:消费日报网

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长三角教育一体化是富有中国特色的区域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教育制度优化整合的教育现代化高质态模式,具有鲜明的中国标识与区域特点,是实现中国式区域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支点、典型标识与驱动力量,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高关联与高影响的对象,站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高度去谋划长三角教育一体化的未来发展图景,是时代之需,更是战略之举。

从长三角一体化的引领示范作用来看,深入推进长三角教育一体化是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是率先实现中国式区域教育现代化的典型示范。自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尤其是2019年《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以“共享高品质的教育资源”为指挥棒的长三角教育一体化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逐渐延伸到各级各类教育和教育的各领域、各环节,长三角已成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全国样板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引领区、区域教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此,深入推进长三角教育一体化,要按照“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的目标要求,打破空间壁垒、利益壁垒、行政壁垒和制度壁垒,打破体制和政策瓶颈,探索形成区域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制度体系和路径模式,为全国区域教育一体化发展领航探路、提供示范。

深入推进长三角教育一体化,率先实现区域教育现代化,要有清晰的战略蓝图和明确的发展方向。一是更加以人为本,即要从培养“国之大者”出发,从标准化到个性化,从精英化到普及化,既要关注共性,更要尊重差异,从而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上交出满意答卷,形成“人人成才、人人出彩”的良好局面。二是更加协同共享,利用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地域相邻、经济相通、人文相近的集群能量,在深化区域协同融合上同频共振,形成具有强整合性的教育区域竞争力与包容力。三是更加集智创新,在长三角区域积极推进高层次协同开放的进程中构建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坚持在汇聚创新动能上协同联动,充分利用人工智能与现代化手段促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四是更加和谐自然,即通过引入关乎人类生存的可持续发展议题,将自然和谐、和平发展的思想潜移默化地融入教育体系之中,成为指导未来行动决策的重要原则。

深入推进长三角教育一体化的实践路径,必须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将长三角教育一体化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总体规划、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框架,实现提档进位,拓展长三角教育一体化的内涵和深度,提高长三角教育一体化的标准和水平。具体而言,一是改变部门化定位和依附性地位,积极构建以“教育现代化”为主题的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对话体系,共商教育现代化大计、共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伟业,坚持在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上同题共答,合力打造卓越教育区域创新共同体。二是前瞻研制以“教育核心症结”为焦点的长三角教育一体化解决方案,将教育一体化发展拓展至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各领域,克服区域内教育资源和质量差距形成的“分化型困境”,建立普惠、便利、共享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供给标准和跨区域供给机制,在全国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一体化成为促进长三角城乡融合发展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撑。三是主动创新以“数字治理”为驱动的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协同机制,构建以人为本的数字化管理模式,促进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快形成高端人才共育,科研平台共建共享,创新要素区域集成,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的教育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四是整体营造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的长三角教育一体化文化生态,促进教育一体化发展与长三角产业分工协作和产业一体化的深度融合,促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促进人才培养结构优化,加强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精准对接,推动产业升级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

综上所述,长三角教育一体化是长三角一体化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大有可为,也应大有作为。三省一市要牢牢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充分发挥区位、产业、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和对外开放优势,推动长三角教育一体化的政策、体制、机制持续迭代升级,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当好先行者、排头兵,聚力打造一流创新人才培育示范区、产教融合创新发展试验区、国际优质教育资源集聚区、区域教育协同发展先行区。(程锋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孙晴娟 中共上海市浦东新区委员会党校助教) 

声明:

本文内容转载自:消费日报网,原标题《深入推进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协同提质再出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服务邮箱:SERVICE#RUANWENDASHI.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请留下你的神评论
发表

相关阅读

关注 江苏视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管理团队 人才招聘 商务合作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江苏视窗版权所有 © 2023 JSTim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侵删反馈:Service@RuanWenDa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