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不负“七乡”之美 共赴幸福之约

2024-11-29 18:02:58 来源:龙虎网

龙虎网讯(通讯员 翁瑞瑞 记者 汤鑫磊)位于南京城东的七乡河栖霞段,长约11.6km,是一条省级幸福河道。它源于宝华山西麓,流经南京江宁区的汤山街道和镇江句容市宝华镇,在南京栖霞区境内注入长江。旧时因流经汤山、骆墅、孟塘、孟北、龙泉、东阳、三阳七个乡镇而得名。

七乡河在过去发挥着重要的泄洪、灌溉作用,是深受家乡父老喜爱的母亲河。然而,它也曾因为工业、生活污水入河,加之农业面源污染,成了一条“问题河”。近年来,栖霞区持续推动七乡河水环境治理工作,让良好的河湖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如今的七乡河,实现了从“问题河”到“幸福河”的华丽转变,不仅恢复了其原有的生态功能,更增添了景观价值,继续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人民。

控源截污——内外兼治各美其“美”

河湖的污染在水体,但根源在岸上。为了回应众多市民的期盼,为七乡河栖霞段摘除黑臭水体“帽子”,栖霞区水务局立足于水环境质量改善,构建“养护+监管”同步发力运行管理模式,以入河排污口排查为抓手,多维度开展入河排污口“查、测、溯”工作,针对现状已查明的不同类型沿河排放口,采用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加强治理。在控污水来源问题上,他们于箱涵出口处增设闸门进行控制,满足排口排水和截污的双重需要,以实现“碧水长流”的目标。

在外部的污水来源得到控制后,影响河道水质的就是内部环境。据调研,七乡河局部河段底泥淤积严重,栖霞区水务局采用排干机械干挖清淤疏浚方式对河道进行内源治理,并投放弱氧化剂和改性沸石颗粒,对底泥进行强化处理,抑制池底厌氧菌的繁殖,为构建水生植物系统奠定坚实基础。

生态修复——以“绿”执笔锦上添“美”

走在七乡河边,一丛丛的芦苇正纤腰袅袅地在蓝天下摇曳着,河面上美人蕉、黄菖蒲等挺水植物、浮水植物点缀其间,水下,清晰可见柔软翠绿的苦草缓缓浮动,鱼儿在其间穿梭自如,更添惬意。而这便是栖霞区水务局精心打造的七乡河“海绵河道”。

水生态是水环境治理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的重要一环,而海绵河道的建设,是提升水体自净能力,促进水生态恢复的关键。栖霞区水务局在七乡河主河道西岸(宁镇公路至仙林大道段)及支流西湖大沟进行生态修复和生态海绵建设,通过定植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构建水岸贯通带,营造良好的生物栖息繁衍环境,并辅以高效能曝气等手段进行水质净化,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河道,形成水系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长效保持的良好局面。

截至目前,七乡河河道主要水质指标(COD、NH3-N、TP)达到地表水环境Ⅲ类标准。“现在这碧波荡漾的河道,就是我小时候记忆中的模样。”住在七乡河附近的居民李女士告诉记者,她在七乡河附近生活了近40年,目睹它从清澈到黑臭的“衰退”,又见证了它从黑臭到清澈的“华丽转身”,成为市民群众滨水、亲水、观水、赏水的好去处。

景观打造——以水增韵美美与共

随着清风徐来,河面波光潋滟,漾起层层涟漪,岸边居民三三两两,悠然漫步,心中的烦恼似乎也随着波纹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愉悦和宁静。“以前这块河水都被污染了,没人愿意过来,现在管控以后,水质变得好多了,环境也变美了,只要有空,我都会来溜达溜达。”已经70多岁的市民王大爷高兴地说道。

幸福河道不仅在于其水净,还在于其景美。栖霞区水务局在做好河体整治的同时,还秉持“以水增韵”的理念,增加河道亲水性和景观多样性,不仅对两岸树木、草坪进行养护,还建设了居民亲水平台以及全长3.6公里的步道。这条步道采用透水材料建造,不仅美观,还具有环保功能,能够促进雨水的渗透和循环,减少地表径流。步道蜿蜒曲折,沿着河道延伸,成为附近居民日常休闲娱乐、饭后散步休憩、夏日避暑纳凉理想去处。

创建一个,美丽一片,幸福一圈。得益于积极地保护、得力地管控,如今的七乡河栖霞段,碧水悠悠荡清波,鱼翔水底鸟伴行,河堤两岸更是风光旖旎,成为栖霞居民心中认可的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幸福河道,真正实现了“活水入城、清水潺潺,举足亲水、移步林间”的美好愿景。

声明:

本文内容转载自:龙虎网,原标题《南京:不负“七乡”之美 共赴幸福之约》,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服务邮箱:SERVICE#RUANWENDASHI.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请留下你的神评论
发表

相关阅读

关注 江苏视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管理团队 人才招聘 商务合作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江苏视窗版权所有 © 2023 JSTim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侵删反馈:Service@RuanWenDa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