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话剧《军号 苞米 毯子》 一场穿越时空的红色追忆

2024-10-29 21:00:38 来源:龙虎网

龙虎网讯(记者 戴梅梅)1935年8月21日,红军进入松潘草地。一路沼泽泥潭、激流险滩、饥寒交迫、风餐露宿,战士们凭借着非凡的毅力战胜了恶劣环境,奇迹般地走出了这片生命禁区,开启了革命的新篇章……10月27日,由雨花台区文化馆与江苏省演艺集团话剧院合作带来的女红军题材原创话剧《军号 苞米 毯子》在雨花台区紫麓剧场上演。

军号 苞米 毯子 三位素不相识的女性有了交集

假小子号兵“苦娃”,炊事班长“马大脚”,一个只能留给孩子半张毛毯的“女先生”……曾经人生轨迹毫无交集的三位女性在松潘草地上相依为命,《军号 苞米 毯子》讲述的正是这三个在长征途中掉队的女兵忍受着寒冷与饥饿的折磨,与绝望斗争的故事。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渡过赤水河之后,我听到队伍里有人在传这首词,写得真好。就算前行的道路像钢铁一般难以逾越,而今我们也要重整旗鼓继续向前。”故事里女先生用毛泽东创作的《忆秦娥·娄山关》鼓励马大脚和苦娃坚持往前走,绝不放弃希望。

导演表示希望通过这个作品让大家看到这些长征女兵不仅是非凡的战士,也是平凡的女性。她们也曾爱过,笑过,痛哭过,也曾依靠在爱人的肩膀,抱起襁褓中的孩子,和家人挥手作别。她们不仅是兵更是人,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情有感,有爱有恨活生生的人。这些女兵用她们的坚韧,善良,和不屈不挠,绘出了这个伟大征途中另外一抹亮色,让观众真真切切地“听”到这些女兵的心声。

大时代背景下的“小人物” 人物群像展现信仰力量

从1934年开始到1936年结束的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的时间里面,红军辗转十四个省,突破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封锁,唱响了战略转移的凯歌,长征是人类近现代战争史上凡人谱写的英雄史诗。

《军号 苞米 毯子》诉说的是红军长征中的故事和人物,却把镜头聚焦长征中的普通女性,以“小人物”的视角,通过个体在战争中的成长蜕变,展示信仰的力量。

三个互不相识、没有相同背景、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在长征的路上命运有了交集。面对困难和险境,她们有着不同的选择和表达方式,但相同的目标让她们彼此理解,互相支撑。

“我们以前在课本上看到过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这部剧以三位女性为切入点,让我们看到了二万五千里路上坚毅勇敢、意气风发的女性群像,让我们感触更深,他们不计付出,克服一切困难向着胜利目标迈进让我们十分动容。”观众张女士在观看结束后如是说道。

剧中,深情的台词、真挚的表演,伴随着激昂的音乐,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革命年代的场景之中,与革命先烈并肩作战,共同经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感悟革命先烈为了新中国的成立所付出的伟大牺牲和无私奉献。

为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丰富雨花台区居民们的文化生活,在今年的金秋文化艺术季,雨花台区文化馆携手江苏省演艺集团话剧院为大家带来《军号 苞米 毯子》这部主旋律话剧,在接下来的系列活动中,雨花台区文化馆还将继续为雨花的群众带来高质量的文化演出活动。

声明:

本文内容转载自:龙虎网,原标题《南京:话剧《军号 苞米 毯子》 一场穿越时空的红色追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服务邮箱:SERVICE#RUANWENDASHI.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请留下你的神评论
发表

相关阅读

关注 江苏视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管理团队 人才招聘 商务合作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江苏视窗版权所有 © 2023 JSTim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侵删反馈:Service@RuanWenDa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