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南京浦口:“院士天团”把脉支招,耕好现代农业“试验田”
龙虎网讯(通讯员 林静 浦融)春争日,夏争时。近日,位于浦口区桥林街道的兰花塘高标准农田内麦浪滚滚、农机轰鸣,占地4248亩的麦田开镰收割。
作为南京市浦口区连片面积最大的一处高标准农田,兰花塘高标准农田水利设施配套完善,建成后“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过去连拖拉机都开不进来,如今,2.3公里长、5米宽的环田大道双向通车,大型耕作农业机械可以开到田头。”站在平整的水泥路上,浦口区种粮大户邵立昌说,经测算,预计今年小麦平均亩产在400公斤以上,而试验田亩产接近550公斤。
同处一个地块,试验田的“增产秘诀”是什么?现场,农芯(南京)智慧农业研究院浦口数字乡村项目负责人谢鹏解答了背后的秘诀之一:“在研究院的智慧大屏上,我们利用卫星遥感实时监测每块田的长势,其中红色的代表长势旺盛,黄色的是长势较好,绿色和蓝色的田块长势稍差一些,意味着需要重点关注,我们及时与农户沟通,从而加强田间管理。”
看似宁静的农田之上,用于监测气象、虫情、土壤墒情的多个物联网设施正“各显身手”。“比如虫情监测站的仪器,不仅可以通过灯光或者一种‘兴奋剂’来诱捕周围的害虫,还会每天搜集数据传到后台,我们根据数据来判断周围的害虫占比,从而提供相关建议。像近期,应该注意防治赤霉病,通过二次用药防治,兼治白粉病、蚜虫等。”谢鹏指着立于田头的远程虫情测报系统仪器说道。
众多传感器和智能装备搭建起天空地一体化的精准农情监测系统,在田野上织就一张无形数字网络。这一覆盖全区的数字大田管理系统,还通过嵌入“新农场APP”,向种植户实时发送采集到的空气温湿度、风速、风向、降雨量、太阳辐射强度和土壤温湿度等信息,真正让农民实现“手机种田”。
试验田内,中国工程院沈其荣院士工作站成员、江苏思威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宋克超也揭秘了土地的“秘密”,“我们的研究方向是调控土壤微生物体系,让整个土壤的环境更健康,这样的话根系生长得更加健壮,小麦就不容易生病。”
据了解,通过科学配比,今年兰花塘高标田每亩化肥施用量减少15公斤左右。此外,他们还为试验田定制化调配了专用肥料——哈茨木霉生物有机肥。据介绍,生物有机肥类似于给土壤“喝中药”,能起到调理身体的作用,施用后不仅能够改善土壤环境,促进作物吸收营养,还能起到防治病害的作用。
在南京国家农创中心的“沃土”之上,还有更多像农芯(南京)智慧农业研究院一样的高新技术企业围绕农业新科技孜孜以求。据了解,目前农创中心已累计引进9位院士,落户赵春江、沈其荣两个院士工作站,打造集群式院士创新基地,累计签约和注册农业高科技企业400多家。
农业生产,一头连着大国粮仓,一头连着农民的“钱袋子”。在南京浦口,“院士天团”把脉支招,给现代农业插上科技“翅膀”,让“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愿景日渐照进现实。
声明:
本文内容转载自:龙虎网,原标题《南京:南京浦口:“院士天团”把脉支招,耕好现代农业“试验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服务邮箱:SERVICE#RUANWENDASHI.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https://static.d7d7.cn/skin/c10/picture/avatar.png)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热门图集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管理团队 人才招聘 商务合作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江苏视窗版权所有 © 2023 JSTim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侵删反馈:Service@RuanWenDa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