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南京浦口:守护“碧水清波” 当好水生态“卫士”
龙虎网讯(实习记者 李牧函 通讯员 林静 浦融)绿树葱茏、江水澄澈,船只穿梭,江豚时跃。随着生态经济的不断发展,作为“金陵门户”的南京浦口区将水环境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浦口区通过执行河湖长制工作、深化跨界河湖联动共治……等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绘就了一幅幅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交相辉映的生态新画卷。
治理水环境 “河湖长制”促进“河湖长治”
依水而生,因水而兴,是浦口区坚持河湖水环境整治建设的初心。在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公布的2024年1-6月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中,浦口区在全省63个县(市、区)中脱颖而出,继续稳居南京市榜首。这一成绩的取得,是浦口区全面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和水环境质量改善工作的生动写照。
河湖长制的深入实施,为浦口区水环境治理提供了坚实保障。今年上半年,浦口区以河湖长制工作为抓手,以水生态文明建设为重点,以水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浦口全区各级河湖长累计巡河6207次,巡河效率显著提升。在巡河过程中,各级河湖长累计上报并解决问题3025起,有效推动了水环境问题的及时发现和高效解决。同时,浦口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常态化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各级河湖长结合“四清、四拆、四整治”要求,开展巡河督查工作。据统计,上半年全区累计出动巡查管养人员14200余人次,清理水面及周边杂物、垃圾约294吨,拆除违章建筑约50平方米,有力维护了全区良好水环境面貌。
此外,浦口区还以跨界河湖共建、共治、共享为目标,加强与周边兄弟区县的沟通联络,构建了良好的区域协作机制。今年来浦口区已多次赴安徽滁州、和县等地进行深入交流学习,不断优化跨域防汛应急响应方案,共同提升水利防灾减灾能力。随着水环境改善措施的不断实施和治理工作的不断深入,浦口区的水环境质量持续领跑全省,为居民提供了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
管理水资源 拧紧节约“水龙头”
保护水资源、守护生命线,治理好水环境,更要“管得住”水资源。在推进水环境治理的同时,浦口区以治水、管水、用水为主线,以幸福河湖建设工作为统领,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和务实行动,让浦口区的水资源管理工作举步迈向新高。
为全面提升水务现代化综合保障能力,浦口区在全域推广实施水库“社会化+专业化”管理养护一体化模式,实现巡查、养护、调度的可视化管理。在此模式的引领下,浦口区及象山水库分别列入水利部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建设先行先试点区域和水库。象山湖入选2023年度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名单,获评“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浦口区在全面深化水资源管理工作道路上取得的成就还远不止此。截至今年3月,浦口区已创成各类省级节水型载体共计70个,节水创建工作走在全市前列。此外,浦口区还积极参与节水宣传活动,组织策划了系列节水研学线路,营造了浓厚的节水氛围。
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加速推进为浦口区水利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浦口区深化水务改革创新,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为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岸线换新颜 河湖焕发“勃勃生机”
“这河岸现在真是大变样了!现在一看,水清景美,还修了步道,散步别提多舒服了。”居民杨先生说道。
今年4月,珠北河西段综合整治工程顺利完工并正式向公众开放。该项目有效解决了河道行洪安全、水体质量及生态失衡等长期问题。在河道整治方面,项目采用增设拦水坝等措施,确保河道常水位稳定,同时通过严格的“控源截污”行动,彻底杜绝污水直排,实现了水质的显著改善。在环境提升层面,项目不仅增设了宽敞舒适的步道和休憩空间,还巧妙利用原有植被特色,引入湿生植物,形成了丰富的景观层次,并将老山特色文化巧妙融入其中,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珠北河西段综合整治工程的成功实施只是浦口区持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例缩影。2024年,浦口区还对朱家山河、芝麻河东段等河湖进行水体整治和环境提升,并制定长江岸线复绿工程养护方案,构建起长江岸线的长效管护机制,不断提高浦口区水环境整治质量效果。
从跨界合作到水系整治,从河湖长制到节水创建,再到河湖岸线的蝶变重生,浦口区正以实际行动践行生态文明理念,书写着环境治理保护的新篇章。未来,浦口区将继续坚持绿色发展道路,深化生态文明建设,为居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声明:
本文内容转载自:龙虎网,原标题《南京:南京浦口:守护“碧水清波” 当好水生态“卫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服务邮箱:SERVICE#RUANWENDASHI.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热门图集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管理团队 人才招聘 商务合作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江苏视窗版权所有 © 2023 JSTim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侵删反馈:Service@RuanWenDa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