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扬州讲坛本年度收官之讲 听刘兰芳说书说艺说人生
刘兰芳。王璐 摄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之艺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代表性艺术家。上个世纪70年代末,刘兰芳以一部评书《岳飞传》红遍全国,她的声音通过无线电波传遍大江南北。其精湛的北京评书表演,也推进了当代曲艺的发展。昨天下午,扬州讲坛迎来本年度收官之讲,邀请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刘兰芳主讲《我的艺术生活——刘兰芳》。现将部分内容原音重现,以飨读者。
评书的历史渊源
曲艺是中国说唱艺术的总称,其中包括500多种曲艺形式,现在“活”在舞台的不到200种了。这500多种里大部分都是唱的,说的只有评书、评话,另外,还有山东快板书。
评书历史相当久远,源于唐宋,兴于明清。有历史记载的,南宋诗人陆游《陆放翁诗集》中有一首诗写道:“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这就是当时民间说书的实际描写。宋朝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里就有酒肆茶坊,我查了资料,那时开封有上千座说书场地。1957年四川成都天回镇曾经出土坐式说书俑,左手执鼓,右手擎锤儿,翘腿带笑;1963年四川郫县出土的东汉立式说书俑,手托鼓和木锤、挤眉弄眼吐舌。
说书这个行当,每朝每代并不多。为什么?太难了。评书,是有评有书为说书,有书无评说书无能。评书中,夹叙夹议很重要,可以表明说书人的立场。说书讲古劝人,我们讲刘关张桃园三结义、讲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讲忠义、诚信,传递的都是正能量。
说书如何能叫人爱听
说书想要说得好,得有人有事、有情有趣,还有包袱。书中人物还不能太多,太多了观众记不住,就两三个人,人与大自然斗争、人与人斗争,慢慢说就挺有意思。
说书为什么能叫人爱听?语言问题。七分说三分演,被情节抓住之后,表演辅助说书。这里的语言就讲究了,歇后语、垛句、成语、诗歌,都往里装。
好比一首《西江月》所说的那样:“世间生意甚多,惟有说书难习。评叙说表非容易,千言万语须记。一要声音洪亮,二要顿挫迟疾。装文装武我自己,好似一台大戏。”
而如何一下就能抓住观众,讲究“凤头、猪肚、豹尾”。凤头,开头起得漂亮;猪肚肥美,囊括各式各样,曲折的故事、包袱、笑料;豹尾,戛然而止,不拖泥带水。
我的学艺生活
再说说我为什么能干这行。我是辽宁辽阳人,母亲、大姨、二姨都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东北大鼓演员。耳濡目染中,我从小就对大鼓书有兴趣,也有天赋。母亲起初不希望我走她的老路,希望我能上学受教育、好好学习。无奈,家中变故,辍学后的我终究还是因为生活,开始了我的曲艺人生。
一开始学说书,拜的是杨丽环老师,她既会弹西河弦儿,还会唱西河、唱坠子。我拜师呢,是想学弹弦,结果也因种种困难,难以维持生计,我就回家了。
回来后,跟我的姨母学,有时间就领我到茶馆听书。那时,鞍山曲艺团的队长杨呈田在那儿说《杨家将》,他建议我去考鞍山曲艺团。就这么着,15岁的我,就跟杨呈田老师到了鞍山。
考进曲艺团后,我跟着西河大鼓东派创始人赵玉峰先生学习,教的是《三侠五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生活条件也很艰苦。那时候,每月17元工资,还得给单位交2元服装费,剩下15元给我妈寄去,因为家里生活太困难了。
每天早晨6点钟,我们就能听到“咚咚”的声音,那是赵师爷敲我们宿舍的窗户,叫我们起床。起床后,他就带着我们到附近新华小学的操场上去练功,压腿、踢腿、拉山膀、喊嗓子,雷打不动,即使下鹅毛大雪,刮西北风,也从不歇息。
《岳飞传》怎么来的
大家都知道我,是因为《岳飞传》。《岳飞传》怎么来的呢?1976年,迎来了文艺的春天。有一天,鞍山人民广播电台交给我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电台要恢复传统大书的播出,第一部大书,由我来打先锋。
我的爱人叫王印权,是快板书演员,能写能说,他的师傅是快板书大师李润杰。回到家,我和他一商量,他说:“就说《岳飞传》,内容好,又是你的底活儿!”底活儿,就是拿手书。
将《岳飞传》搬上舞台,一直是我们的心愿,有一个原因,这部书是我的伯乐杨呈田老师的拿手书目,老师作古了,我们要把这部书传下去。
电台说书和茶社书场说书不一样,要重新编排。当时,团里的演出任务紧,每个下午说两个小时书,晚上9点以后开始创作,到了早上,跑步练功,一样还不能少,然后录书。就在这样的条件下,完成了《岳飞传》。
写好书、说好书、教好学生
《岳飞传》,大家都喜欢听,因此就记住了我。但说实在的,我说的水平多高吗?我觉得我的老师比我高,我只是赶上了好时代,占了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是当时文艺舞台不那么繁华,《岳飞传》一播出去,大家就都听到了;地利,我是个北方人,北方的普通话,不管南北都听得懂;人和,评书是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忠孝节义,适合中国人听。
得益于这几个优点,我占了便宜,走到今天我还得感激观众,感谢国家,感谢党的培养。
作为一名说书人,我已从艺六十余年,是“北京评书”传承人、“东北大鼓”传承人。有生之年,我会继续写好书、说好书,教好学生。只要肯学,我都愿意教,我愿我的徒弟更好,他们的名气比我还高,曲艺就应该是后浪推前浪,才能后继有人。
记者 王鑫 林倩雯 王璐
声明:
本文内容转载自:扬州网,原标题《扬州:扬州讲坛本年度收官之讲 听刘兰芳说书说艺说人生》,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服务邮箱:KCMEDIA@ALIYUN.COM,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 1 全城开麦!念慈菴音乐大篷车苏州站即将火热开幕
- 2 “创新之城 非凡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城市形象展亮相上海虹桥站
- 3 大学生团队 “木艺传承” 推动榫卯非遗活态传承,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
- 4 云南哈尼植物荧光科技赋能边疆振兴 大学生团队开创绿色产业新范式
- 5 校企协同创新,智慧物流机器人项目崭露头角
- 6 “粽”意太仓 “香”约房超 在虹桥站迎端午 遇心家
- 7 能量搭子左归丸摆得一米!金陵城内,仲景宛西制药520为爱撑腰
- 8 太仓好房 就在“房超” 520在上海虹桥站遇见幸福家
- 9 当玫瑰遇见杂技:美栖村的“在地浪漫主义“实验 ——熙攘人流见证的乡村振兴叙事,藏着都市人渴求的「慢哲学」
- 10 汤沟归来,江苏白酒市场财富”进阶”新通道已开启
热门图集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管理团队 人才招聘 商务合作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江苏视窗版权所有 © 2023 JSTim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侵删反馈:KCMEDIA@ALIYUN.COM